十三叔的哲学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0 01:36:26 作者:壹号 字数:22885字

十三叔的哲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十三叔的哲学》是一本由张祺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一):十三叔的牢骚

  带着傲慢与偏见十三叔决定将他得碎碎念编辑成册。从一个老式灯泡说起起,从一个上海早晨说起。他的口吻温和宽厚。没有很多大道理。说十三叔傲慢是因为和他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没有打算勉强你走进他的世界。十三叔的人生体验在作品中没有显得特别丰富。借着纸笔所描述的灯红酒绿都是大众熟悉的雷同情节。感觉亲切却难以给我一些更深刻的思索……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二):装帧设计那点事儿,惊喜

  《十三叔的哲学》 封皮由中国图书封皮设计第一人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吕敬人设计,封面文字采用手刻烫黑漆,封面文字和画面颜色层次感突出,内文插画使用手刻版画。全书双色印刷,在内文插画上选择版画的形式、手刻的风格,是为了突出内容的质朴,“拙”的美感。内文页码和衬页颜色相呼应,且内文与封面用纸选择上注重同书的整体颜色风格相呼应。纸的质地的选择,突出了本书的核心意境。排版效果简洁、干练、以清晰易读为目的,使书的整体有一种拙朴的质感。开本设计以方便携带为目的,做成“枕边书”“手边书”,适合地铁及咖啡时间阅读,以翻阅的手感和阅读的轻松感为出发点设计字间距及行间距,以留白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便于记录自己的读后感,衬托书的品味。以一篇一个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可以随时翻开读一个故事,打发一段时间 !

  本书特色采用环衬的形式、衬页里设计的藏书票也采取版画风格、突出一种“寻找”“问”的意境,引发读者在阅读的过程里思考生活的意义。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三):平实的“哲学观”

  一本精致的小书,粗糙的书面(书的封面粗糙给人一种仿古感,我喜欢),手感特别舒服。扉页上的一张书票给我一个小小的惊喜。书里面的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书的设计给我极好印象。这样的书读起来会有不同的味道吧。

  这是作者积累生活经验的汇集。文章不是很长,有的甚至极短。读来毫不费力,目光走过文字,如何能过眼云烟,于是就思考思考,即使上帝笑了,那么我也就跟着笑笑,笑比哭好!

  书读得越多,对生活就越有感悟。从06年开博以来,也写了一些所谓的文章,我说是文字。其中不乏有一些感悟。但对自身以外的事情不是很关注的我,有些孤陋寡闻,所以看问题偏面单一,完全没有“十三叔”这样的深度。看来年龄与阅历并不成正比。那么从现在开始不防也写写这样的思考。

  这样的书适合扔在背包里,坐车,开会,闲暇时拿出来看看,消磨时间。

  现在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很多“作家”也就应运而生了。博客真是个好东西,让许多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变成铅字不再是梦。那么我能不能也能如愿以偿呢?

  从现在开始就写吧,还等什么呢?

  读这本书我是从序言开始读起的。作序有请大家来作,也有自己写的。是啊,“序”放着书的首页,却往往是最后写成,这本身也是一个很让人思考的问题。一本书,哪怕有一句话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此书就没白读,何况《十三叔的哲学》里面有很多让人思考的句子。当然,为了出书,未免有凑数的成分在里面。

  记录生活,能没心没肺地快乐着,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上学的时候,哲学对我来说是那么高深,可平实的哲学里,却有那么多能引起我的思考。试想,如果平日里把那些灵光闪现的思考都能随时记录下来,就想古代诗人随时把诗句写下来扔进口袋,最后成为诗人大家一样。读这本书,我最受启发的就是想也写写这些“哲学”。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四):故事的哲学——读《十三叔的哲学》

  我是一个喜欢看故事的人,无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又或者是根据生活案例改编的,统统来者不拒。相对来说,每个故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故事的背后更是有着各种不同的寓意,故事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故事,故事中有哲学,生活中更是有着各种哲学。

…… 此处隐藏4493字 ……

  那么,谁会被留下?

  书中,十三叔正在迭声地问。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十):十年磨一剑,磨的什么剑

  十三叔在“前言”里说,这本小书写了十年。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许算不上一段很漫长的时间,但是对于眼下速食主义的文化市场来说,“十年”足可以饿死一个学者。不过,由此可以推断出十三叔不是靠“哲学”来吃饭的,甚至都不算是个码字吃饭的。事实上,读完这本书,还发现他真不是。

  在我的印象中,“哲学”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它的宏大和抽象,也让“哲学”这个词汇充满了神秘感和遥远感。通常我们说的“哲学”,讨论的都是宇宙的终极问题,多数时候凡夫俗子越是难以读懂的,那越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的,“哲学”不是每日必食的三餐,但是却是从三餐延续而来,在叩问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时,必然要遭遇哲学,然而“哲学”给不了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就让“哲学”在我心里留下了晦涩难读的印象,不过,十三叔的“哲学”却也通俗易读。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文人的随笔散文。多数时候,他自说自话,有点小任性有点小固执——他不管你知不知道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只是在这本小册子里写他的心情他的思想。有的时候他很跳跃有的时候他很沉闷,他也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不过,和大多数曾经思考和现在在思考的人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义,甚至今天和明天的“意义”都不一样,所以,他不强求读者也不苛求自己。

  一个十年坚持不愠不火的写着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一个用真实的情感去写作的人是值得阅读的,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就是“哲学”。十三叔或许和我们来了一个小玩笑,他的“哲学”不需要被解读不需要被定义,这就是他的“哲学”。

  “如果我哭了,那是我累了”,宇宙终极的意义不要去探讨了,那个时候,人类都是一样的,他在文字中宣泄一种太过于俗世的情感。梦里回到故乡,梦外的上海天空,旅行的快乐或者是吃西瓜的畅快,阅读或者观影,总而言之,十三叔活着,十年的时光走着,他闲闲散散间或和你评价下“老人摔倒了你是扶还是不扶”?这就是十三叔的“哲学”。或许,一个普通人的哲学也大抵如此吧。他说,离神越远的越动物化的人越不需要追问生的意义,多数时候,我们都离神甚远,意义的思考往往带来切肤的疼痛,不如去笑侃生存。

  十三叔十年磨一剑,磨的就是这样的一柄剑。自说自话自言自语,他是“哲学”关注每一个当下,当然也令阅读更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