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类目分析

时间:2022-11-11 10:15:44 作者:天下 字数:21607字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并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类目分析,希望你喜欢。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重点考查了哪些内容?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

语文试卷整体分析

变中求稳,正面导向,发挥育人功能。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体现以“考”育人的自觉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激发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当今时代,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考不仅是为国选才的重要途径,也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引导考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例题分析

①多文本阅读的考查,选择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取得了“人无我有”重大成就的相关材料。

②大作文第1题以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最新消息为素材,以此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③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节奏,也改变了这一届考生原本紧张而不失规律的备考生活,但他们也因此见证了全体中国人携手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收获。高考语文积极正面引导考生从这场“特殊”的人生经历,认知责任与使命。

注重选材的思想性,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突出素材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考生对语文学科内容及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体验。古代诗歌考查,选取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一诗,诗人借“桃树”这一形象,构造了优美的意境,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的怜爱、思念之情。散文阅读考查,选取了沈从文具有独特的美感的《从音乐和美术中认识生命》一文。作者通过对自然万物及人世间的种.种细节的观察与叙写,表达出对音乐与美术的独特理解,提醒人们重视具体事实与感官经验,去发现蕴含在平凡生活中的美与诗意。文章语言简净醇厚,韵味悠长。

阐发经典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营养

试卷选择《论语》和《红楼梦》的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发挥文化经典的育人价值。《论语》的考查,所选三章内容,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积极主张,提出了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等学习途径。《红楼梦》的考查,以小说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为切入点,考查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和对人物的理解水平。

二、考虑疫情下考生实际,注重基础考查,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今年的考生经历了因高考推迟而带来的高温酷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考虑到2020年高三备考的实际,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中,适当增加基础性题目,但保持一定数量的中档难度题目,以利于选拔。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板块,试题从虚词用法、近义词辨析、句子基本结构、语篇衔接等角度设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基础运用能力。它与后面的微写作和大写作,从不同层面完成对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增加此板块,可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注意提高考生正确、规范使用母语的能力,注意帮助考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

…… 此处隐藏4305字 ……

总之,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阅读,从内容到形式上继续秉持北京试卷文学类阅读命制的特点——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很好地体现了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教育;如何守正语文作为母语学习的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将语文学习转化为实际能力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2020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的第五大题表达与运用板块,很好地体现北京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与导向教学的命题原则,符合新课程、新高考整体精神。所选素材贴近考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命题方向清晰,每个试题考生都有话可说,又可以给优秀考生发挥的空间。

大作文题中的议论文,命题素材取自当下最新科技发展,并由最新科技发展引发考生对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思考,体现出立德树人要求与核心素养立意。题目要求考生对北斗天网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展开联想和思考,切口小,空间大,使考生能够上手又可以充分发挥。既考查考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意识,又考查考生语文积累水平与思辨品质。

大作文题中的记叙文,针对现代社会特别是课标中对于媒介素养的要求,以“一条信息”为切入点,要求考生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对于信息对于人作用的思考和感悟,体现出命题人对考生观察、体验生活能力的要求和叙述描写技能的表现。本题考查内容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便于取材,情境真实,利于考生现场发挥。

微写作中名著阅读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名著阅读价值的思考,要求考生对于名著的正确阅读方式展开论述,引导考生对于名著阅读拥有正确态度,同时考查了考生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

生活技能介绍的题则响应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体现出培养劳动精神与劳动能力的价值导向。考生介绍一项擅长的生活技能,如果缺少生活技能的实践体验,就无法有效介绍这些技能。这既是对考生生活体验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考生说明能力的考查。

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性文字这一题目,直接取材自今年重大事件。快递小哥对于疫情期间社会正常运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礼赞。快递这个与每个家庭密切相关的职业,考生作为深受其益的社会群体,大都有话可说亦应有深切体验。试题要求为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真实情境中应用学科能力的导向。

第22题语言基础运用题则针对课标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语感敏锐性,理解语言运用原理,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恰切得体表达,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本题所选素材来自扶贫攻坚一线,其表述方式与主流报刊媒体相符合,便于考生尽快进入认知情境。而选取的语言考点,则与语境密切相关,又和平时语言运用要求密切结合。试题平易,导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