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麻风病日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22-11-14 18:31:11 作者:天下 字数:12354字

麻风病的传染源症状及表现,掌握麻风病的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年麻风病日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麻风病日主题班会1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造成眼、手、足的畸残。

2.麻风病可怕吗?

麻风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群众常把它叫做“癞子病”,“鸡爪风”,“歪嘴风”等。并因此而遭受歧视和排斥,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

3.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麻风病属于哪类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4.麻风病的传染源是什么?预防麻风病的警句

一般认为,麻风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过的麻风患者,其中多菌型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多菌型患者的传播效率是少菌型患者的4-11倍。多菌型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10倍。

5.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一般来说有直接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染方式。直接接触传染是指与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而被感染的,这种传染的可能性较大;间接接触传染是指健康人使用过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感染,但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6. 麻风病传染方式有几种?

麻风病传染方式一般来说有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二种。

7.那种传染性大?

其中以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较大。

8.传染上麻风病要具备那些条件?

健康人感染麻风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同传染性麻风病人(或传染性麻风病人排出的麻风杆菌所污染的东西)长期密切接触。二是本人的皮肤有破溃,并且感染了麻风杆菌。三是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低下。三者缺一都不可能感染上麻风病。但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抵抗力。

9.当前有疫苗预防麻风病吗?

当前麻风病尚无疫苗可用,尽早发现新病人并及时予以规则全程联合化疗是主要控制传播的措施。

10.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且伴有感觉丧失(麻木)干燥闭汗;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

11.麻风病人需要隔离治疗吗?

不需要。现代对麻风病均采取社会防治措施,即在门诊、家庭接受治疗,不需要隔离。只要坚持服药,可以边治疗、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即可治愈。

2020年麻风病日主题班会2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麻风病;

2、掌握麻风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等知识;

3、掌握麻风病的治疗。

4、教学重难点: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

5、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麻风杆菌属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 ̄6μm,宽约0.2 ̄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可活3 ̄4周,强阳光照射2 ̄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麻风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 此处隐藏2183字 ……

2、 不使用麻风病人使用过的东西。

3、 不吃麻风病人吃过的东西。

4、 发现麻风病人要向老师反映。

5、 发现自己皮肤生病,赶快看医生。

6、 向家长和身边的人宣传麻风病知识。


2020年麻风病日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