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舍小说《四世同堂》阅读心得

时间:2022-07-15 05:06:38 作者:天下 字数:16655字

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北平市民生活的凸显。另一个方面是对历史和战争的虚化处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老舍小说《四世同堂》阅读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老舍小说《四世同堂》阅读心得1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高中老舍小说《四世同堂》阅读心得2

那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对北平,对中国,都是悲惨的一年。所有的中国人民都不得不面对侵略者在自己的家乡横行霸道。灾难下,有人誓死为国,不怕拷打,而有人依然追求着荣华富贵,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自私自利,令人不齿。

这些人有一个名字,叫汉奸。冠晓荷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他自诩为文化人,的确读过一点书,写得了文章,也明白点事理。只可惜,他把这仅存的知识用在了讨好日本人上,甚至还为此沾沾自喜。他欺软怕硬。在他眼中,日本人就是最厉害的。因为他坚信,只要日本人高兴,他就能做所谓的官儿,享受一生的富贵。可面对中国人,他去出卖,去逼迫,毫不把他们的生命看在眼里。的确,这样的做法使他风光了一阵子。可他忘了,他身处于中国,中国永远是中国人的地盘,中国人终究会战胜侵略者。荒唐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向中国人维护着日本人的形象,口口声声地说日本人一定会好好待他。那他是怎么死的?被日本人用泥土活埋的!

…… 此处隐藏3295字 ……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高中老舍小说《四世同堂》阅读心得相关文章:

★ 闲读的读书心得体会10篇

★ 读《四世同堂》小说读后感感悟5篇

★ 2019观看《建党伟业》的优秀观后感心得精选

★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感悟优秀范例

★ 读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有感范例

★ 四世同堂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