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总结

时间:2022-11-20 17:46:02 作者:壹号 字数:17544字

综合

一、知识点: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孟子是将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个人。 2、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3、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4、瞽(gu)宗是商代的乐师。

5、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6、古代印度“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奴隶)。

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庠(xiang) 。。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夏代。。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形态。。。

8、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是西周的主要教育内容,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分科课程。 9、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0、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是指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1、教育的7个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4、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时间:2006年9月1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4月12日。。。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08年。

1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16、我们平常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同化性迁移】。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刺激的泛化】。

18、瓦特看到沸腾的水把壶盖顶起,由此发明了蒸汽机,这种现象属于【原型启发】。 19、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制约教育目的;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因素是:经济。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癸(gui)卯(mao)学制.(1904)....壬寅学制(1902)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是指一节课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

22、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社会建构主义”。“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一观点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在练习过程中,共同的表现是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这个时期被称

为: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24、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认同阶段”。。。所以认同的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25、“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26、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预防和促进。。

27、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28、看电影《西游记》后,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孙悟空形象是:记忆表象。。看完书自己脑中构现出画面,是:再造想象。。几年前春游时看过的名胜古迹,现在仍能清晰地回忆起来。这种现象属于:形象记忆。。。

29、反对“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 30、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这种思维是:直觉思维。

32、学过弹电子琴的人,再学习弹钢琴就会比较容易,这种迁移类型是:水平迁移。 33、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 此处隐藏3367字 ……

7、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洛克的《教育漫话》。。洛克的白板说和绅士教育。。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8、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孔子《论语》。。。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最早提出学习过程是“学—思—行”的教育家是: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

9、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

10、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 11、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亲知、闻知、说知。

12、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3、裴斯泰洛奇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1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所以:发现学习既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