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卫生健康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时间:2022-11-19 17:29:34 作者:壹号文库 字数:23159字

区卫生健康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xxxx年,xx区被评为“x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均等化示范区”;xxxx年,xx区作为x市主城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同年通过省级“健康教育示范区”评估验收;xxxx年,xx区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至xxxx年,xx区连续十五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名列全市先进;xxxx年x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x隆重召开,xx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xxxx-xxxx年度)”称号,并受到表彰。

  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实施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推行基层绩效工资改革,有效破除以药养医局面;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内市、区两级医院之间的畅通转诊;创建基层医疗机构专家支持团队,建立技术对口支援机制,持续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提升基层整体水平;建成临床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实现了区域诊疗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多元化办医体系,民营医院床位数占全区床位总数的xx%。

  (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转型。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成果,通过“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级评估,稳妥有序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创建x市首个省级“三优中心”和x个“流动人口规范化服务中心”,建成全区婚育服务中心和“国免”体检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区;探索建立性别比综治工作常态化新机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创新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七彩阳光”帮扶工程和关爱女性生命全过程“五色花”工程,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试点区,充分发挥计生协及会员作用,实现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

  (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恩泽医院新建项目及区中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有序推进;解决了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问题;完成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覆盖辖区内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建成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与人“一对一”; xxxx年底,全区每千人口床位数x.xx张,比“十三五”期末增加了x.xx张。

  (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等级医院建设,建成省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省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省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省二级乙等中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骨伤医院各x家。建成“x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家,“x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家,x等乡镇卫生院x家。按户籍人口全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x.xx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x.xx人,分别比“十三五”期末增加了x.xx人和x.x人。

…… 此处隐藏3679字 ……

  3、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医德医风良好、科研及临床能力突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科带头人。以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确切的慢性病、多发病和常见病为抓手,到xxxx年建成x个市级以上中医重点学科,提升相关优势专科对应病种的中医药防治能力,其就诊及住院人数、医疗质量和综合疗效有明显提高。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要将学科建设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给予政策和条件保障,做好学科建设经费的匹配工作。

  (六)加强医学技术人才培养。

  1、创新人才招聘引进机制。建立完善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才招聘引进机制,加快各类卫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逐步消除影响人才流动的体制限制和政策障碍。对一些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编外人员,以及具备执业资格、技术过硬、群众认可的人员,适当降低考录门槛。简化招录手续,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实用卫生技术人才,充实到医疗机构。继续开展农村定向培养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人才支撑。加强精神医学、产科、儿科、康复、医学影像、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卫技人才数据库,针对医疗机构需求进行定向推荐。

  2、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持续提升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优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优秀人才、后备人才、基层实用人才”进行梯次培养。推进医教协同,依托恩泽医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重点落实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工作。大力推进人才选拔、培养向人才团队建设拓展,探索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学科技人才队伍。加大重点学科、专家团队下沉指导力度,打造xx医学领域xx,辐射和带动基层医疗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革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加大优秀医学人才外派进修力度,实施卫生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学科带头人中长期培养计划,到xxxx年,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在市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医工作室。

  3、创新基层人才激励机制。调整改革绩效考核方案,加大业务实绩考核比重,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鼓励和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优秀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服务基层,促进对口紧缺人才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研究落实医疗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七)加强智慧医疗能力建设。

  1、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水平。扎实做好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快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HIS系统等信息平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授权应用。有效整合医疗与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患者医疗信息共享、政府管理信息共享,达到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的工作目标。加快全科医生签约、妇幼保健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协同医疗体系建设。做好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保障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顺畅。

  2、推行智慧医疗惠民化应用。积极推进云医疗、医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打造高度智慧化的医疗体系。加强分级诊疗平台建设,建立医学检验项目信息共享和患者医学信息网络查询系统,逐步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尝试开展慢病管理“掌上通”活动,加快就医流程改造,试行市民卡(x健康卡)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一卡通”,增设自助挂号发卡机,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模式,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电子挂号、付费等便民举措,大力推广诊间结算。推动“四中心、一平台”建设,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检查,区级以上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区域诊疗、远程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提升信息化惠民水平。